中国轴承钢产量连续8年居世界第一,不但自用还广泛出口给国外
我们常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道理都懂但行动起来往往又会把固有的成见先入为主。人与人如此,国与国也是这样,一些德国工业家就斩钉截铁地说:中国永远做不出我们这种滚珠轴承。结果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尼尔·弗格森教授便发文章怒斥这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他说中国很有可能在科创方面比肩美国,甚至已经到达了科学界的一些巅峰。
轴承,顾名思义,就是要承托转轴、或直线运动轴的机件部分。大到核潜艇小到电风扇,凡是需要转动的东西就都需要轴承。没有轴承,导弹不能升空、飞机不能上天、军舰不能出海、坦克无法出击... ...轴承在许多军事装备中,都是重要或者核心零部件。
在战争中,轴承制造厂是敌对国列入重点打击的目标之一。上世纪冷战时期,轴承专用设备曾是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禁运物资之一,至今,很多轴承产品和技术仍被许多军事大国列入技术封锁的范畴。
对于外国来说,高端轴承从哪来,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强大的美国,其特种部队还要从德国引进轻武器,海军要从英国引进MT30燃气轮机。英国和德国,还要从奥地利进口火炮精锻机。在西方世界里,国家之间的分工合作是很正常的。每个发达国家都有一些优秀的企业,各自拥有靠谱"绝活",各国之前因为同属北约或欧盟,所以不约而同地形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很少有人打破局面,去抢别人的饭碗。
换成中国这就都成了大问题,1985年,中国空军歼8II战斗机所配套的发动机就存在主轴承寿命短的缺陷,发动机第一次翻修寿命连200小时都不能保证,这还是我国航空轴承科研人员做出了巨大努力的结果。
而西方国家当时服役的F-15、F-16等第三代战斗机所用涡扇发动机的主轴承寿命已基本实现与发动机同寿,使用寿命可达数千小时。其性能的巨大差异造成了我国民用高端航空轴承领域基本以进口轴承为主,但军用轴承产品由于西方的禁运,导致我们只能拿着工艺较差的轴承将就着。
为此,进入21世纪后,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轴承产业发展,到2014年,中国轴承产量已经达到196亿套,居于世界第三位。我们生产的最小轴承直径0.6毫米,最大的直径11米,所供应的机械设备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中国轴承钢产量更是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去年轴承钢产量高达96.5万吨,不仅自用,还出口给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世界知名产业。根据规划,中国轴承要在2020年,让风电机组轴承自主化率要达到90%;到2025年,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和高速动车组自主化率要达到90%;到2030年,大飞机轴承的自主化率要达到90%。
中国在轴承领域的差距比芯片小得多,产业基础也好得多。在可预见的将来,完全有能力在绝大多数领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到了那个时候,不但西方民众,连西方军火商或许都要来求购中国的高端轴承了吧。